本文节选自UCG420
在很多主视角射击游戏中,玩家扮演的大多是一些能以一敌十的精英士兵,这些角色有可能来自141特勤队、斯巴达、彩虹六号、幽灵小队等等。
而这些或真实或虚构的特种部队以其出色的战斗力征服了很多玩家,实际上除了在游戏里,现实中还有很存在着很多特种部队。
虽然他们可能不像游戏里的角色那样喘气回血或者穿梭于枪林弹雨还能安然无事,但他们的战斗力以及其实际战斗的残酷,却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社会里的玩家很难想象得到的。
SAS 英国特种空勤团
对于现在大部分年轻玩家(这里的“年轻”特指00后玩家)来说,SAS(Special Air Service,一般译为“特种空勤团”)算是世界众多特种部队里最耳熟能详的一个。
毕竟主世界射击游戏的巅峰之作之一,“《COD 现代战争》系列”的几个主要角色都是来自于此部队,其中就包括了“钱队”约翰丶普莱斯上校以及玩家操作的主要角色之一:“肥皂”约翰·麦克塔维什上尉。当然,即便不放在游戏界,SAS在历史上也算是鼎鼎有名。
SAS是一支来自英国的特种部队,于二战初期由大卫·斯特林创立,那时候的SAS还不是叫现在这个名字,而是被称呼为“L小队”。在对外宣称中,SAS最开始的规模只是一个团而已,只在北非战场战斗,而且他们并不是和陆军,而是和空军一起行动。
说是“对外宣称”的原因是,和一般的“团”(2000到4000人)相比,实际上L小队的总成员只有65个人(5个长官,60个士兵)。
为什么人会这么少还要称呼自己为一个团呢?除了因为这是一支主要负责敌后行动的特种部队外,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欺骗德军,让他们误以为英国空军旗下有一支规模大数千人的伞兵部队,当然事后他们的辉煌战绩也证明了,虽然人数不足百人,但他们所能创造的战果却堪比一支数千人的军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SAS也不例外。在L小队的第一次行动中被游戏里的人威胁,由于恶劣天气以及敌军顽强反抗等原因,他们在那次行动中损失了22位士兵,一下子整个小队三分之一的人就不见了,这肯定算不上是一次成功的行动。
不过在第二次行动中这支特种部队就向世人证明了他们的实力,他们成功攻击了位于利比亚的三个德军机场,摧毁了多达60架德军飞机。而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只有两位士兵和三台军用吉普车而已。
▲北非战场上的SAS。
在二战结束后SAS被解散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又因为战后英国的反殖民战争而重组,在那时候他们就以其独特而出色的战斗能力而著称,不过让他们真正意义上的“闻名于世”是在此之后。
在20世纪的70、80年代,那时候世界战争慢慢从“反游击队作战”变成了现代人更为熟知的“反恐作战”所代替。
由于当时的英国国内局势等原因,SAS在反恐方面可谓是身经百战(当时的SAS整天和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军以及爱尔兰国家解放军作战),并研究出了很多实战效果相当不错的战术,因此SAS在当时成为了各国政府特种部队的请教对象,有时候甚至还会和别国特种部队联合作战。
在这些反恐作战中,最著名的要数是1980年5月的伊朗驻伦敦大使馆人质事件。SAS在全世界人民的目光下执行营救行动,在只付出两个人质被杀(其中一个是在SAS接手行动之前被杀)以及一位SAS队员受伤的轻微代价下将恐怖分子全灭,在此过程中所使用的全新武器以及战术让SAS从此声名大噪。
▲伊朗驻伦敦大使馆人质事件。
游戏里的SAS
虽然和其他一些走真实风的主视角射击游戏,甚至和隔壁“《BF》系列”相比,“《使命召唤》系列”与其评价其为“真实”,倒不如说这是个玩起来很过瘾的“好莱坞大片”。不过在各国部队的武器以及衣着方面,就“《COD 现代战争》系列”系列来说,还是相当符合现实的。
如果要说SAS给世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的话,在《COD 现代战争》的第一关“不留活口”中,你的队友(包括后来渔夫帽几乎不离身的普莱斯上校)可以给你一个很清晰的形象:黑色的连体服加上同样黑漆漆的防毒面具。
虽然从实战意义上来讲这服装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但不得不说的是,一身黑加防毒面具的设定本身就相当的有震慑力。
顺便一提,除了服装外,那一关甚至连玩家所使用的初始武器也是现实中SAS所使用的制式武器之一,对,我说的就是同样鼎鼎大名的HK MP5,而在游戏设定中,普莱斯上校隶属于第22特种空勤团,这也是现实SAS中的主力军。
另外在《彩虹六号 围攻行动》中,四位来自SAS的干员:“大锤”Sledge、“Wifi”Mute、“EMP”Thatcher和“毒气”Smoke就是清一色的SAS标准服装。
在这里顺便说点关于《彩虹六号 围攻行动》设定上的一个小彩蛋,英文不错的读者在看到Thatcher应该会不禁纳闷,为什么一个SAS的大老爷们代号却是一个女性的名字?
在这里Thatcher指的应该是前英国首相,人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这个其实和Thatcher本身的角色设定有关,作为一个56岁的老兵(作为游戏里最老的干员用的却是EMP手雷这种科幻武器,可谓是相当时髦),他曾参加过上文提到过的伊朗驻伦敦大使馆人质事件,而当时的英国首相正是撒切尔夫人。
除了这两款游戏外,SAS还在多款游戏,诸如“《荣耀勋章》系列”和“《三角洲部队》系列”里有打过酱油,甚至还有一个游戏系列就叫《SAS》,不过《SAS》这游戏本身比较烂,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GIGN 法国国家宪兵特勤队
和SAS相比,GIGN的历史要短很多。促使GIGN于1973年成立的主要导火索是1972年的慕尼黑惨案,这个发生在慕尼黑奥运会期间的恐怖事件导致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死亡。
和军队出身的SAS不同,GIGN更多是以一个执法部门的队伍展示在世人面前。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反恐、拯救人质、保护国家机关、监视国内威胁以及有组织犯罪。
而且人员规模也不大,虽然没有一个具体数字,但具官方记录,在经过数次扩张后,现在GIGN的总人数也不过400人(在第一线作战的可能只有100人左右),堪称是世界上人数最少的特种部队之一。
GIGN的行动宗旨是:凭借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大的耐心闪电般地行动。作为世界上人数最少,战斗力却是最强的特种部队之一,人数的精简体现在了选拔的高难度上。
GIGN的成员从法国宪兵队中选拔,录取率只有7%左右。需要考核的内容除了射击、体力、格斗、心理等军队中司空见惯的项目外。GIGN成员还需要有监视跟踪、卧底、拆除爆炸物以及一定的谈判技巧。
除了GIGN自己以外,GIGN还根据职能分出了多个部队,例如主要负责保护法国国外设施以及人员安全的GPIs以及与其相对应,主要负责法国国内大城市安全的PI2Gs(两者皆成立于2016年)。
两者虽然名字不是叫GIGN,但其组成人员却是由GIGN人员内部选拔而出。另外与其类似的还有专门保护法国国内核设施的PSPGs,不过比较特殊的是PSPGs并不隶属于GIGN,只是在行动上受GIGN的监督而已。
虽然成立不久,但GIGN的战绩已经不亚于SAS。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行动之一,就是发生在1994年的“法国航空8969号班机劫机事件”。
在那次事件中,GIGN成功突袭了被GIA(伊斯兰武装组织)劫持的飞机,激烈交火后4名恐怖分子被全部击毙,除了在突袭前被处决的三位人质以及一些GIGN成员和人质在交火期间受伤外,此次事件几乎没有造成任何的人员或者人质死亡。
▲法国航空8969号班机劫机事件。
这个事件还在2012年被改编成了电影《突击》,电影素质还不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看。
▲电影《突击》封面。
游戏里的GIGN
说到游戏里的GIGN,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彩虹六号 围攻行动》这款游戏,毕竟其开发商育碧本身就是来自法国,而在那款游戏里,除了干员本身就有来自GIGN外,游戏中的地图之一:飞机攻防战很明显就是向上文所提到的“法国航空8969号班机劫机事件”致敬。
干员本身的外表也基本和现实中的GIGN一致:一身黑外加一个聚合物防弹面罩。
在这里说点题外话,作为GIGN干员里惟一一个没有戴防弹面罩的,Twitch的名字并不是源自于某个国外知名直播平台,而是指其能力本身所带来的效果。Twitch的本意是指人受到刺激后所发出的抽搐,考虑到其能力以电击对手为主,这个代号无疑相当贴切。
和SAS类似,实际上很少有游戏会直接提及到GIGN,但这不妨碍GIGN在游戏里发光发亮。在《COD 现代战争3》中的巴黎关卡“Bag and Drag”玩家就有机会和GIGN协同作战。
▲《COD 现代战争3》中的GIGN。
不过和上文提到的《COD 现代战争》相比,3代明显就没那么严谨了。
在游戏里GIGN队友们竟然还拿着现实中GIGN基本不会使用的G36C突击步枪以及MK46机枪(考虑到故事里都打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了,武器混着用倒不是不能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游戏里他们还会使用左轮手枪:.44 麥格农手枪,这倒是和现实有点类似。
实际上GIGN是现代少数还是用左轮手枪作为制式武器的特种部队,不过和游戏不同的是,GIGN在现实中使用的是口径相对更宜人,精确度和可靠度更高的MR 73。
▲MR 73
另外一款GIGN有登场且风靡世界的游戏就是“《反恐精英》系列”,在意大利小镇地图里玩家操作的反恐部队就是GIGN。除此之外,GIGN在《BF3》、2007年PSP游戏《海豹突击队 战术打击》以及《杀手47 契约》中也有登场,也算是游戏常客了。
▲《反恐精英 全球攻势》中的GIGN。
SWAT 特种武器和战术部队
如果说GIGN还算是“特种部队”的话卡盟,那么SWAT顶多只能算是“特警部队”,不过由于它在游戏里登场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因此在这次专题中姑且把它算成特种部队的一员。
SWAT,全称“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这个无论怎么翻译都很别扭的小队其实只是一个泛称而已。
作为一支用军事手段来完成任务的执法部队,SWAT主要职责有打击犯罪、城市小规模反恐或者镇压暴乱等等。
其实类似SWAT的部队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只不过名称并不是叫SWAT而已,以我国人民最熟悉的“中国武警特警部队”(SPC)就是这样一支职能与SWAT类似的执法部队,另外我国还有香港的“飞虎队”(SDU)。虽然从名称到起源都各不相同,但从职能上来看,他们几乎都是一样的。
我们平时经常提到或者听到的那个“SWAT”,实际上指的是洛杉矶警局的L.A.P.D.S.W.A.T(洛杉矶警察局特殊武器与战术小队)。
虽然从起源上来讲,SWAT的起源应该是1964年费城警局为了应对银行劫案而组建的一支人数为100人的特警小队,但从对后人的影响力来看,1967年由洛杉矶警察局长达利尔·盖茨组建的洛杉矶警察局特殊武器与战术小队无疑更能称得上是SWAT的开山鼻祖。
起初其名字是特殊武器与作战小队(Special Weapons Attack Team),后来觉得“attack”(攻击)一词太过暴力被游戏里的人威胁,才被改成现在的战术小队。
▲洛杉矶警察局特殊武器与战术小队。
至于SWAT成立的原因想必各位读者也能猜出个大概,毕竟美国虽然能称得上是世界第一大国,然而国内治安一直算不上令人满意。
枪支流通导致警方经常要面对荷枪实弹的犯罪分子。人数少的时候一般警察还可以应对,人数多的时候可就有点麻烦了。
SWAT的成立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1965年洛杉矶黑人骚乱事件,事情的始末在这里就不详述了,这次骚乱最后造成34人死亡以及1032人受伤。
正因为如此SWAT最开始的任务就是为了镇压暴乱,而随着时代的发展SWAT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和一般执法部门相比,他们更多负责一些普通执法部队应付不了的情况,诸如人质挟持或者持枪罪犯等等,当局面受到控制之后,他们会撤退并将调查或者侦破案件等交还给其他部门的警察。
游戏里的SWAT
SWAT在游戏里可谓是常客中的常客,可谓是所有特种部队里和游戏最有缘的。不过这个“有缘”说起来实在是有点尴尬,毕竟要说和其他特种部队在游戏里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的话,用一句话概括大概就是:用得不多,杀得不少。
和现实中的开山鼻祖洛杉矶警察局特殊武器与战术小队类似,游戏的“洛杉矶警察局特殊武器与战术小队”也算是每天出勤闲不下来。
是的,我说的是就是“洛圣都警察局特殊武器与战术小队”。
在《横行霸道Ⅴ》中,玩家犯罪后是会累计警星的,和系列其他作品不同,警星的最高等级为5而不是之前的6,为了让游戏更加真实,在最高警星的情况下,追杀玩家的也不再是以前的军队而是SWAT。
从这点看来《横行霸道Ⅴ》也算是顺应时代发展了,毕竟在对付洛圣都的各位犯罪分子这方面,还是SWAT比较应景啊(虽然从最近更新的DLC来看,SWAT的火力都快不能给各位犯罪分子们塞牙缝了)。
作为“特种部队全明星大乱斗”的《彩虹六号 围攻行动》,SWAT肯定是有登场的,但这个SWAT并不是上文所提到的洛杉矶警察局特殊武器与战术小队,而是隶属于FBI的FBI SWAT。
不过作为开山鼻祖,洛杉矶SWAT还是在里面混了个脸熟。SWAT干员之一的“龙鳞板”Castle就曾在洛杉矶SWAT服役。
和SAS类似,SWAT同样有一个名字和它一样的游戏系列《SWAT》,其中文名为《霹雳小组》。作为小队战术游戏的鼻祖之一,这个系列的游戏素质相当不错。最后一作《霹雳小组4》虽然是个2005年的老游戏,但直到现在依然有不少玩家还在玩这个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制作这款游戏的是曾开发过“《生化奇兵》系列”的Irrational Games,因此《霹雳小组4》能成为系列评价最高的一款游戏也不难理解了(那时的IGN给了本作9分的高评价)。
在这里再说一句题外话,《霹雳小组4》的发行商是雪乐山(Sierra Entertainment,曾开发过冒险游戏“《国王密使》系列”),而经销商则是当时雪乐山的母公司,现在正在和育碧进行着收购战的业界大毒瘤维旺迪(难怪是系列最后一作)。
▲《霹雳小组4》
本文选自UCG420
↓↓↓↓↓↓↓↓
↑↑↑↑↑↑↑↑
查看本期上市贴
E3特刊预订开始
一年一度的《游戏机实用技术》 E3特刊现已正式在UCG商城/微店接受预订啦!
前线小分队亲临E3为您带来发布会、展台秀、采访、试玩、游记等超过100页的图文内容!全方位报道年度盛会!
更有本刊应厂商之邀对《怪物猎人 世界》&《漫威英雄对CAPCOM 》等作品的独家猛料专访
本期赠品除了《铁拳7》的劲作收藏卡还有《怪物猎人 世界》的精美海报!
还是那句话—— 预定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