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齐国的是周朝开国功臣吕尚,吕尚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姜太公姜子牙。到了齐襄公时,齐国已经危机重重。齐襄公荒淫无耻辅助论坛,政令无常,国内国外都对他怨恨交加。
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纠,一个叫小白。两人担心遭殃,就奔逃出国。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就逃到了鲁国,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
灾祸很快就发生了。齐襄公被叛臣杀死彤爱卡盟,抢到王位的公孙无知,做君主没几天,去雍林游玩时,也被人杀死了。
公孙无知一死,国中无主。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飞奔而回,因为谁先回到国中,谁就将即位为君。最终,小白抢先回到临淄,即位为君。这便是齐桓公。
在鲍叔牙的推荐下,齐桓公重用了曾经想杀死他的管仲。这一刻,不只是齐国称霸的开端,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
此时,礼崩乐坏,周天子徒有其名,天下一盘散沙,诸侯混战,夷狄入侵。《春秋公羊传》上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自夏商周以来积累的中华文化,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被发左衽,是说披头散发,衣服前襟往左掩,那是北方戎狄的打扮。如果不是管仲,中华文脉或许早就断绝了。
在管仲等人的努力之下,齐国很快强盛起来。齐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齐、宋、陈、卫、郑的国君在鄄地会盟,这是齐桓公霸业的开始。
管仲给齐桓公制定称霸中原的国策是“尊王攘夷”。尊王,即内合诸侯,匡扶周室,这要以德服人;攘夷,就要靠强大的武力了。
“夷”是什么人?中国四周,只要不用中华的礼义,都算“夷”。如果细分,东方的称“夷”,西方的称“戎”,南方的称“蛮”,北方称“狄”。这是笼统的称呼,其中又分许多不同的种族部落。
燕庄公二十七年,山戎猛烈攻打燕国,燕国摇摇欲坠。齐桓公亲自率领大军,向北进发。关于这场战争,《史记》上的记载只有简单的一句话:“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事实上,这是一场血战。齐桓公得胜归来,攻取北戎的大片土地,全部送给了燕国。燕国自此一跃成为大国。
大战之后,疲倦的齐桓公正想好好休整一番,卫国又来求救。此时卫国的国君,就是那位“好鹤”的卫懿公。这位卫懿公爱鹤成痴,按鹤的品相分了等级,漂亮的鹤,甚至可以乘轩而行。“乘轩”,这是朝中大夫才有的待遇啊!卫懿公爱鹤到什么程度呢?他专门建了一座鹤城,这座鹤城至今还在卫国的故土上。
卫懿公召集部队迎战狄军,谁知士兵们不肯参战,对卫懿公说:“你派鹤去吧。鹤有俸禄官位,我们怎么能战斗。”卫懿公无言以对。狄人攻入卫国,在这场劫难中,卫国人几乎被屠杀殆尽。
齐桓公听闻卫国的凶讯,立即派公子无亏率领战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赶来营救,随后又为卫国修筑大城楚丘。
刚刚安顿好卫国,狄人又对邢国发动进攻。齐桓公邀请宋国、曹国一同发兵救邢。三国救兵赶到,狄人仓皇逃窜。齐桓公命令三国前来救援的军队,在夷仪为邢国筑城。《左传》上说,在齐桓公的救助下,“邢迁如归,卫国忘亡。”
诸侯之国,对齐国既感激又敬畏,齐桓公的威望如日中天。此时,郑国又派来使者向他求救,楚国眼看就要攻克郑都了。齐桓公当即决定,南伐楚国。
此时楚国的国君是楚成王。齐桓公组成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联军,直奔楚国。楚国派出使者屈完,来向齐桓公交涉。最终,楚国答应向周天子进献包茅,以示臣服。
包茅产于楚国,楚国臣服周朝时彤爱卡盟,定例每年向周天子进贡包茅一车,供周天子在祭祀时缩酒(用菁茅滤酒去渣)所用。到了东周之后,周天子失了权威,别说楚国,中原许多诸侯国也不常来朝见。管仲要楚国进贡包茅,其实就是要他们重新臣服于周天子。双方在召陵订了盟约,齐桓公退兵而去,这便是有名的“召陵之盟”。
“攘夷”的几件大事做完,齐桓公又着手“尊王”。
在齐桓公伐楚的第二年,他召集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在首止与周太子相会。此时周惠王的两个儿子争位,齐桓公不希望王室发生动荡,就以诸侯盟会的方式,请太子郑到会,给他以极高的尊崇,希望这样能巩固太子的地位。
周惠王去世,太子郑在朝中还是地位不稳,很害怕太叔带作难。他不敢发丧,派人向齐桓公求救。齐桓公迅速召集诸侯在洮地结盟,支持太子登上王位,这便是周襄王。
安定周室之后,齐桓公又与诸侯会盟于葵丘。这是齐桓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会盟,他将在这个盟会上,为诸侯立一个长久和平的条约,这也是他荣耀的顶点。
参加这次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晋献公也匆匆赶来,可惜因为重病在身,没能赶上,中途又回去了。
周襄王特意派了太宰孔为使臣,赐给齐桓公祭祀文王、武王的胙肉,象征可以征伐诸侯的彤弓矢,天子乘坐的车乘……这是天子能给予的最高荣誉了。同时又说,您年纪大了,就不用行跪拜礼了。齐桓公说:“天子的威严就在面前,小白我怎么能不跪拜呢?如果我违背礼法,会给天子带来不光彩。”于是恭敬地跪拜接受天子的礼物。
事实上,此时这些礼仪已经很少有人遵守,周天子也是毫无威严可言。齐桓公对天子显出一种过分的尊重。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实权给不了周天子,实权在他这个方伯——也就是霸主的手中,那就只有在礼仪上给天子最大的面子了。
这次会盟之后,中原诸侯终于享受到一段难得的和平。所谓霸主,是为安定天下;所谓霸业,是让天下之人安居乐业。
齐桓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易牙、竖刁作乱,齐桓公被困宫中。临死之前,齐桓公流着泪说:“如果死者有知,我有什么脸见仲父啊。”他把衣袖盖在脸上死了,管仲曾警告过他,要远离这两个小人。
《管子》上说,对于齐桓公,远国的民众仰望他如父母,近国的民众跟从他如流水。他为了安定天下,改革了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在华夏文明艰难的时刻,不仅保住一线文脉,还带来新的生机。在这个生机中,新的文化的叶芽开始生长。这个叶芽将在其后春秋战国的乱世中开出花朵,然后在数千年的时光中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