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

三国之辅助刘备 《三国》中徐庶和庞统都是悲剧收场,徐庶是偶然,庞统是注定

11/28 07:11:20

三国之辅助刘备 《三国》中徐庶和庞统都是悲剧收场,徐庶是偶然,庞统是注定

徐庶和庞统的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是《三国演义》中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墨不多,却必不可少。徐庶被迫进曹营一言不发,庞统身亡落凤坡,他们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只是他们的悲剧有所不同。徐庶的悲剧带有意料之外的道德色彩,而庞统的悲剧结局从他一出场便注定了,在小说中已经埋下伏笔,具有既定性和预见性。

徐庶故事实为一波三折,它的形成是一个历史文化故事积累的过程,它的身上体现着古时候人们对原始故事素材的各种想象与追忆。徐庶本为穷困之人,后因某人的点拨或某事的影响,最后一改往常状态,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贤才,这种故事框架本身便覆盖有大众所感叹的如“姜子牙、张良”等人的神秘色彩。

徐庶为了报仇而杀人,后来被伙伴解救后,改了自己的名字,开始了逃难的日子,经历种种磨难,遍访名士,结识了司马徽、诸葛亮等人。之后辅助刘备,若此般,也算是学有所用,乱世遇明主了,应当是个完美大结局,然而笔锋一转,其生母偏偏被曹操擒获,被迫进入曹营,长居曹营却又不为曹操设一计,空耽搁了这一身本领。如此看来,徐庶这一生可谓是十分波折,充满意外。

此外,徐庶辞别刘备,归属曹操的故事形象的诠释了以“孝”为中心的美德选择与坚守的难度以及对美德悲剧所具有特征的思考,“忠”与“孝”这两种美德出现了矛盾时,徐庶只能选择“孝”,然而戏剧性的是,最后徐庶离开贤主、母亲身亡,落得个不忠不孝的结局。这便是古代典型的美德选择的悲剧性。

徐庶收到母亲的求救书信后,如果徐庶不去救母亲,与儒家所推崇的“孝者,所以事君也”的伦理道德相违背,若不救母亲,便是不孝,沦为“不孝”的徐庶在以道德为至重的刘备那难以安身立命,难以再获得刘备的信任,徐庶自然是深知这一点的,因此三国之辅助刘备,离开反而能留下一个光荣的背影。这是一个道德死命题,徐庶的悲剧在于儒家美德冠名下不得不如此的悲剧。

而庞统的悲剧是可预见的,属于意料之中的悲剧。首先,他恃才狂傲,人在傲气浮躁之下,便会有失冷静和理智。其次,他对诸葛孔明的猜疑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也决定了他的悲剧结局。当然,小说中也屡屡埋下伏笔,点出了庞统最后的不善结局。

庞统协助刘备挺进西川,接连几次获得了胜利,于是一鼓作气准备攻下雒城。诸葛亮夜观天象,觉得不吉利,便报人知会刘备:“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且宜谨慎。”然而庞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卡盟,认为“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两人都是知晓天文地理的,诸葛亮会的这些,作为小说中和“卧龙”比肩的“凤雏”不会不知,但他因为猜忌心理作怪,觉得诸葛亮觊觎他获得成就,就不管不顾的往前,忽视各种迹象。结果兵败,自己也丧了命。

庞士元的悲剧结局除了与他自身性格相关,也应了天象,是一种必然性。而这点从谶语与童谣中都已经表明,紫虚上人谶语曰:“雏凤坠地,卧龙升天。”童谣也表达了类似的判定:“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因此,庞统这个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是情理之中的可预见性悲剧。返回搜狐三国之辅助刘备,查看更多

来源:【九爱网址导航www.fuzhukm.com】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最新资讯